福壽論

福壽論
(福壽論, 福寿论) 書名。 一作《幽傳福壽論》或《九幽福壽論》, 本篇原題名《唐太古妙應孫真人福壽論》。 與《靈信經旨》同卷, 約一千一百字。 唐孫思邈撰。 成書於初唐。 本論《新唐書‧藝文誌》、 《通志‧藝術略》均著錄, 並題作《幽傳福壽論》一卷, 《宋史‧藝文誌》著錄題作《九幽福壽論》一卷。 明白雲霽《道藏目錄譯注》卷四篇錄, 題作《福壽論》, 注云: 〝與《靈信經旨》同卷。 唐太古妙應孫真人述〞。 按各書將本篇論文列於孫思邈著作之後, 但並未標明為孫思邈撰。 又〝妙應真人〞乃宋徽宗崇寧二年(1103)加封孫思邈尊號。 據此, 本論為唐代古書。 抑或為孫思邈所作。 但本篇標題當係後人所加。 論文從分析禍福壽夭之因緣, 認為福壽乃積善累功德所致, 不可以非分求得﹔禍夭乃積不善所致, 自作孽而天亡之。 如論曰: 〝福者造善之積也, 禍者造不善之積也, 鬼神蓋不能為人之禍, 亦不能致人之福, 但人積不善之多而煞其命也〞。 又曰: 〝貧者多壽, 富者多促, ﹔者多壽, 以貧窮自因而常不足, 不可罰壽﹔富者多促, 而奢侈有餘, 所以折其命也﹔乃天損有餘而補不足。 亦有貧賤饑凍曝露其屍不葬者, 心不吉之人也﹔德不足是以貧焉, 心不足是以死焉。 天雖然不煞自取其斃也〞。 全篇文字簡練流暢, 立論明確。 是論收入《正統道藏》正一部〝群〞帙, 涵芬樓影印本第1055冊, 文物出版社影印本第34冊第466-467頁。

Explanatory dictionary of Taoism. 2013.

Игры ⚽ Поможем написать реферат

Поделиться ссылкой на выделенное

Прямая ссылка:
Нажмите правой клавишей мыши и выберите «Копировать ссылку»